11月27日,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“财经年会2021”上表示,“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,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,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”。
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,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,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了大概20万亿元。金融违法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,一系列非法重大集资案件、不法金融集团和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得到稳妥处置。
P2P的全面清零,意味着持续5年多的整顿工作画上了句号。
2019年10月末,纳入监测的在运营P2P降至427家。
2020年6月底,只有29家网贷平台在运营。
2020年8月末,全国在运营网贷机构为15家。
10月22日,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P2P还有6家。
11月6日,刘福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,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降到3家。
曾经“风靡”神州的P2P业务,从此彻底消失了。
长期以来,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,除了上蹿下跳的股市,和望而兴叹的房市,普通老百姓缺乏投资的渠道;同时,中小企业甚至个人,也缺乏融资的渠道。
股价2年涨2倍,都说是下一只“立讯精密”,宁德时代能成吗
P2P把这个通道打通了。
一边是个人投资者向P2P平台投钱,另一边平台收到钱后再分配给需要融资的个人和小微企业,看起来是非常完美的“市场经济”。
市场发展太快了,监管没跟上。
于是,诸多不怀好意的企业家挤破头加入这个行业,导致频频爆雷。
最热闹的时候,连小米这种“浓眉大眼”的企业都加入了校园贷。
A股不少上市公司染指P2P业务,比如2345,做浏览器等流氓软件做得好好的,突然投资开始搞P2P。揽过来一堆坏账,业绩飙升,股价暴涨,然后一夜之间暴雷归零。
大股东已经套现离场,投资平台的中小投资者和中小股民一地鸡毛。
不仅伤害了提供资金的个人投资者,还损害了股民,一鱼两吃。
P2P公司都去哪了呢?
除了关门破产的,大多转型为小贷公司。小贷公司纳入监管,盈利能力变差,但更加安全。
这也是一种非常无奈的结果,近年来国家层面一直试图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,甚至出台政策鼓励供应链金融等措施,P2P本来可以成为一种创新,可惜被玩坏了。在金融风险面前,一切创新都要回归底线。
华为坚决不造整车,任正非格局令人钦佩
财经头条,财经新闻,投资价值